最近申請實在焦頭爛額,除了仔細地看了超過四十所學校的網頁,從中選擇目標學校之外,各種文件多到快炸了,整個程序中各式各樣的瑣碎問題更是層出不窮,簡單記錄一下。

商學院申請異於其他學院最大的一點就是essay特別多。一般而言,學校都是要求SOP,不管名稱是什麼,內容不脫是申請者的動機、目的、研究興趣和學習背景。通常寫個一兩份就可以用在很多學校,只是依各校需求去調整字數和各段的比重。top的學校通常要求的文件不多,一份一千字以內的SOP加一份resume,算是最標準的,反正光是在校成績與考試成績就夠他挑出非常優秀的學生。而這次我申請的學校名次分佈較廣,得以發現各校的作風、取向差異甚大,只要求SOP和resume反而是少數。譬如有幾所學校都需要一份diversity statement,申請者必須論述個人特殊的經驗或背景能帶個這個學術社群的多元性何種貢獻,這實在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又不是什麼英國王室、企業小開或政治菁英,區區一個尋常學生,毫無理由覺得自己有特別到足以做出什麼貢獻的地步,不過也只能硬著頭皮掰下去。而就表面上看來,國外學校頗為重視一個社群的多樣組成,比起在台灣不時聽到所謂的『嫡系』、『同門』、『異端』,『多元性』至少比較悅耳一些,寫起來也就甘願一點。

另外有的學校要求financial essay,這種東西不是都直接用表格附件嗎?我們是商學院啊!看到以申論題回答的財務聲明真叫我傻眼。最妙的就是申論題形式的essay了,這種形式在MBA相當常見,給申請者五到十個特定問題以essay方式回答,近似於透過文件進行面試,有些問題比較生活化,學術性比較低。也因為如此,博士班通常不會以這種方式進行篩選,所以當我看到有的學校洋洋灑灑列出一張問題清單時,真是大受驚嚇。諸如:
『你覺得篩選博士班學生應設什麼條件?』那當然是跟我的條件很像的就對了啊~

『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最挫折的,最令人驕傲的事件分別為何?』這個嘛,無論是什麼,絕對都是跟讀書完全無關的事呀~

『作為一個研究者,強大的學術背景經常不足以應付挑戰,試以你的經驗為例』運氣!重要的就是運氣!運氣不好,喜歡的題材會被做走,參考的書籍會被借走,寫好的草稿都會遺失連備份都沒有。

類似的文件多到寫不完就罷了,更糟的是完全不可能講實話,而且錢也沒多到每寫個什麼就送去給專業修改服務潤飾文字,只能靠自己不斷趕工並反覆修改,一邊反省自己的場面話怎麼講得這麼糟糕,平常廢話一堆緊要關頭卻絲毫派不上用場。

另一方面就是申請程序了,有的學校以大寫字母強烈要求申請者不要寄任何指定以外的資料過去,無論申請者認為是否與申請有關,看來曾經有人寄什麼書啦,作品集啦,甚至光碟之類的龐大資料把他們嚇壞了。相反的,有的學校希望申請者附上任何可以證明能力的資料,連課堂報告都可以。這樣的分別是很有意義的。如果學校不接受任何附件,你的種種優勢就要盡可能的塞進SOP裡,而SOP都有字數限制,我碰到的學校從350字到兩千字的都有。如果接受附件,在各式文件的內容選擇上就比較有彈性。不然,連托福作文那種沒內容的東西都寫超過300字了,350的SOP幾乎只夠寫研究興趣而已,個人的學經歷必須靠其他文件補充。另外,成績單和推薦信的處理也是各有不同,有的要求和所有申請文件一起寄,有的規定分開寄,有的線上填寫,有的還鼓勵申請者把成績單scan給他。還有學校以成績對國外申請者先做預選,或者要求做電訪...我做了一張亟欲簡化,但仍非常複雜的表格,才能有效率地管理這些學校千奇百怪的要求,同時也對美國各校,以及各院的自主性大開眼界。

在考試成績上,雖然台灣的托福和GRE實行機考多年,很多學生還是不喜歡上機考適性考。且因國外學校仍接受紙筆測驗成績,有些人因而不辭勞苦跑到仍採行紙筆測驗的國家進行考試。聽說中國似乎採機考與紙筆測驗並行的方式,還真的有人特別飛到中國去考傳統的紙筆測驗,組什麼北京補習考試團之類的,而需要口語的ibt實行後,網路上又開始召集新加坡cbt考試團。不過,我發現有些學校在國外申請者中把中港台的申請者獨立出來,接受其他國家申請者考紙筆測驗的成績,唯獨不接受所謂兩岸三地申請者的紙筆測驗。畢竟華人學生考試成績與外語能力不成正比早已惡名昭彰,學校開始對此做出反制並不令人意外。雖然考試很討厭,ETS很惡劣,可是我還是會建議認真準備,不要耍小聰明,以免徒勞無功,甚至弄巧成拙,也把華人學生的名聲都搞壞了。

本來以為所有文件都準備好之後,填個線上申請表應該是問題最少的階段了。其實,如果網頁做的好的話,填表倒是十分輕鬆,可惜很多網頁都做得難用無比,尤其我又是個填表殘障者,網頁難用更加重了我的填表障礙。相較之下,台灣的資訊網路業比起美國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使用介面之外,有些選項也很妙,譬如某校在citizen of country的下拉選單中竟然沒有台灣,而且不容許自己鍵入。難不成,是要我選China嗎?!我隨即寫信給該校,但尚未得到回音。如果要我寫國籍是China,真的會認真考慮是否要提出申請,不過已經快沒學校可唸了,這麼任性好像不太好~~還有人種也是個有趣的問題,通常針對亞洲人會有個選項Asian,不過,就有一個學校,什麼混血兒,各地的American都有了,就是沒有Asian,於是我選了一個Pacific Islander,卻隱隱覺得不安。後來在站上問了杰哥,杰哥說:『那應該是指太平洋上的島嶼吧~』
『可是,台灣也在太平洋上,也是島嶼啊~』
『可是講到太平洋島嶼別人想到的應該是什麼印度尼西亞之類的吧~』
『印度尼西亞不是在印度洋上啊?!』
『妳到底知不知道印度尼西亞是哪裡啊?那日本也在太平洋上,也是島嶼,你可以說它是太平洋島嶼嗎?』
『印度尼西亞.....印尼就印尼,你講那麼複雜把我都搞亂了啦!』

我實在太不服氣,又跑去問我姐,居然連我姐都說『太平洋島嶼不是什麼大溪地,馬爾地夫嗎?台灣不算吧?』
『可是住在馬爾地夫,每天看海都看不完了,去唸博士幹嘛?很苦耶!』
『妳管人家,總之台灣是東亞啦,不是太平洋島嶼。妳跟美國人說妳是太平洋島民,人家還覺得你不夠黑咧!』

媽呀,那到底是要選什麼?!『就選other啊,妳真的很呆耶~怎麼連表都不會填.....』

果然,強大的學術背景是不足以應付所有挑戰的啊~Ker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iling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