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申請博士班的過程中,最痛苦的莫過於撰寫文件了。有些屬於比較學術性質如研究計畫、研究興趣之類的文件,考驗著你如何把過去所學與未來取向,以及該學校的專長領域做個完美的連結;有些則比較屬人性質,如自傳與SOP(statement of purpose ),挑戰你舌燦蓮花乃至於大言不慚的極限,試圖把你窮極無聊的人生寫得精彩可期,尤其是把你明明就貪圖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廢人性格,寫得像是什麼積極進取的有為青年一樣。

所以寫這種東西真是讓我痛不欲生。說自己多麼出類拔萃已經讓我很心虛,表現出自己對該領域已有堅實基礎,並熟悉最新趨勢就更讓人心虛了,而再進一步地提及對於學術研究有著高度的興趣與熱誠,差不多讓我幾近於不想在文件上掛名,不願承認我竟然如此無恥的地步。最後,表達自己對於研究與教學有著commitment,且已經做好萬全準備樂於迎接任何嚴苛的挑戰----

是的,這是在我接近27歲的人生中,所扯過的最大謊言。說難聽點,根本就是屁嘛!這到底在騙誰呀~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想念博士呢?

因為想在國外住一陣子,除此之外我沒有別的理由能名正言順地放洋旅居。因為想挑戰極限,看自己能忍受如何的壓力與訓練。因為想試試和各種異文化能激出怎樣的火花。因為承受著家人與師長的期待,因為大家都說我長一副學術臉,因為我從小就不曾懷疑地把出國留學當作人生中的一大目標。因為想每年有寒暑假可放,因為懶得和什麼老闆客戶喝酒應酬陪笑臉。因為覺得別人可以做到我為什麼不行,因為不甘心,連不學無術的傢伙都可以在台大講台上鬼扯個大半輩子還面不改色,好歹我可以扯得動聽、像樣一點。

然後我發覺自己一直逃避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理由:其實我,還真的蠻喜歡唸書的。

比起不喜歡唸書卻從事學術工作,喜歡唸書是件更棘手的事。如果很不喜歡唸書,那就可以以相當功能性、策略性的方式去完成這個學位與工作所要求的一切任務,以能畢業,有工作,能升等為最終目標,這其實也沒什麼不好,而且光是這樣有效地應付外在壓力就已經夠累了。可是只要有一點點喜歡唸書,只要一點點,就會產生另一股內在壓力,會在意別人唸到自己所寫的東西時所得到的感想與評價,會希望自己的研究真的可以對一些現象或爭議做出回答,甚至給予最適的解決之道,希望自己在研究領域中真的有contribution


就像談戀愛一樣,只有愛是絕對不夠的。所以博士班開宗明義要求你的commitment
,當你說愛的時候,已經同時意味著願意承擔外在與內在的種種壓力,忍受挫折,穿越瓶頸,解決困難,耐住孤單,在艱苦研究中不改其樂,全心全意為人類知識文明的累積與發展而努力。

所以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拿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的Dr. Nash會精神分裂,而我也很懷疑自己是否喜歡讀書到能做出這種commitment的程度,尤其和一些矢志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的讀書魔人相比,我的喜歡
顯得相當意興闌珊。

記得大二暑假去英國自助旅行,在劍橋大學遊覽時看到學校出的一款T-shirt,上頭寫著:The more you study,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less you know. So, why you study?

Why you study? for job? for money? for a reason you yourself don’t know? 而當時我們同行的那位讀書神回答:for fun


至今我仍無法忘懷他說話時那種理當如此的自信,與安然自得的表情。雖然隨著此二字一出這傢伙頓時迸發的神人光輝,讓我回想時仍升起一股想殺人棄屍的衝動,但在那個當下我確實深受震撼,反省起自己多年來讀書求學的目的與意義,尤其為著被動與不求甚解的態度深感羞愧。甚至在之後的大學與研究所生涯中,for fun
二字一直鼓舞著我,提醒自己在同輩之中,有人用這樣的態度在做學問。

但這兩年我雖然持續地讀寫paper
,可是也許因為辛苦、疲倦,寫不出來的焦躁,以及在各方面都難以突破的壓力,雖然我仍盡力做到最好,但心裡很清楚,這樣的最好離我年輕時的標準所差甚遠。隨著壓力而來的就是自我否定,對能力的否定,對興趣的否定,還有對目標的質疑,也因而在是否走向原初的夢想間依違徘徊,無法下定決心。

很迷惘的時候我去應徵了生平第一份正職,全球性的公司,又是考試、又是性向測驗、又是試寫計畫,還要面試,我看起來顯然就搞不清楚狀況,而他們居然很喜歡我。這對我而言是很難的抉擇,我很想做一些有生產力的,看得到結果的事,很想有夥伴可以一起奮戰,可是我覺得自己一進職場後,一定沒辦法堅決地回到學術圈中。而我再也不想因為逃避而便宜行事,去選擇自己唾手可得的,卻不是真心想追求的東西。

前陣子準備申請時我又想起了for fun的故事,然後又在讀書神的版上看到他某年的過年讀書心得,讀的是幾本研究領域的重要著作,心得則是冷硬的分析與評比(我的媽啊,過年拿來趕keroro的進度
不是很好嗎)。而他於文末寫到:「希望這樣的作品早日問世。到那時,我們才能真正擺脫這樣的兩難:要不就是陳舊與不足,要不就是外來而陌生。」讀著這段文字覺得很感動(當然不免又得強壓著想弒神的念頭),有人真的認真地反省了過去的研究,並且期待學術的進展,這同時也是自我的期許,對自己作品的要求。

老話一句:勿忘初衷。從喜歡到做出commitment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但同時,也需要一些時間去適應,去調整腳步,並一點一滴地堅定信念。而我總是如此幸運,就在快要忘了初衷的時候,再度從別人身上,發現最初的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ilingpoint 的頭像
    boilingpoint

    boilingpoint

    boiling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