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小淳淳等眾多朋友的名字與代號的趣事後,我也來說說eats的故事吧~
話說用eats來當我自己的代稱是從大學才開始的。國中時最普及的綽號是羊妞,從羊妞出發以妞字為主軸無限延伸,看大家心情如何,從妞妞,妞妞妞,羊妞妞,妞,胖羊妞,胖妞,肥妞,肉肉妞,完全就是被唱衰,害我在青澀的青春歲月中始終無法長成纖瘦苗條的樣子,以致於毫無在世界中心呼喊愛的純愛經歷。不過這個妞字的來源也怪不得別人,雖然家裡都叫我小慈,但我爺爺不改老北平的習慣,常常叫我什麼妞兒,丫頭,小姑娘之類的,像我在大陸的堂姑已經六十了,爺爺一樣這樣叫。而這些稱呼對我那些閩南族群的同學而言非常稀奇有趣,也因此大家看到我就妞個沒完。有些同學撒嬌起來可以連喊五個妞,最後一個妞再加個連音,我現在想起來都覺得一陣頭皮發麻,實在有點消受不起這種甜膩,這跟我形象南轅北轍呀~
到了高中終於正名了,不過我們幾個手帕交之間,簽名時往往只簽姓名中最末一個字,習慣後有時在口頭上也只以單名相稱,並不覺得肉麻,到現在我對單名相稱仍有很強的抵抗力。倒是高三後成績一直保持領先,因為老師一句玩笑話"你是公牛隊啊",害我一個好好女孩兒家一夕之間又變成了公牛。國中是羊,高中是牛,可惡,到底是怎樣!!我什麼時候才能修練成人啊?
大學後參加社團也好,訂共筆也好,不知為什麼就是一直在簽名,憶慈二字筆劃實在多,加上我也不太喜歡在一個中文的語言環境裡使用英文名字,剛好eats的發音幾乎完全等同於憶慈,而且每每大家一見簽名都會心一笑,好記又有新鮮感,也就沿用至今。當然eats絕對不能當作一個正式的英文名字,我老闆雖然知道大家都叫我eats,可是她是個非常有禮貌且尊重學生的人,因而在信件往來中她一定以拼音I-Ts相稱,而把eats留給我的朋友們專用。不過,在大部分的網路環境中我的帳號往往不是eats,而是eatseats,是因為eats被別人先佔了嗎?錯!其實一開始包括yahoo及其他網站上我都是首位eats的使用者,可是我老是忘記密碼,只好以eatseats重新註冊。以後如果出現eatseatseats,大概就是我又把密碼給忘了吧!
在我以eats行遍天下時,沸點的出現算是一個偶然下的例外。原本在小魚註冊時也是用eats,結果寒假放完我又忘了密碼,當時剛好一個新認識的朋友說他覺得我很慢熱,總坐在教室的一角靜靜地觀察大家,明明早就熟悉了每個名字每張臉,可是卻沒有從那僻靜的一角離開。他說我的沸點特別高,好像總是無法沸騰,維持在常溫下,只有小小地起伏。這個形容真是讓我印象深刻。因而就在重新註冊的一瞬間,我捨棄了eatseats的諧音,以boilingpoint的意義決定了一個代表身份的符碼。就像杰哥的"A大寫",我變成了大家熟悉的"b很長",每次大家聽到我的id第一個反應就是好長,還拼不出來咧~而橫行台大ptt系統上的沸點小姐,也隨著ptt的壯大至今邁入第八年的時光,終於也用了這近3000個日子,證明了我也曾經一度,達到沸點。
不過呢,隨著彼此日漸熟悉,相信大家都發現其實eats並非取音捨義,而是音義皆妙的代稱。畢竟,少有女生能一次嗑掉一盒啃得基蛋塔,或是三個統一大布丁,或一桶品客洋芋片,或六瓶養樂多,或二十尾蝦,或在五分鐘內解決一個排骨便當,或一路喊著我不行了手和嘴卻沒停過。或當謝師宴大家忙著跳舞拍照時,一個人躲在陰影處扒著三大盤的食物。或當好友精心安排一個古蹟之旅時,只掛念著美食巡禮。或連老闆都不小心發現:"憶慈你怎麼每次報告的主題都是吃的呀?"
但,無論如何我必須強調,eats的起源是個形聲字,絕對不是會意字!
用久了eats,連我自己都快忘記其實我的中文名字優美又蘊涵了故事,用來紀念在當年隨國民黨從對岸輾轉來台卻年輕早逝的奶奶。不過,這個名字只適合用國語唸,如果用台語唸,加上一個啊的尾音,聽起來真是local到不行。如果用英語念,拼音為I-TZU,實在完全走調,而且"慈"和"子"的拼音皆為TZU,我有個外國朋友看著拼音唸出的中文為"楊~矮~子~",看我笑倒在那,再試一次變成"楊~愛~吃~",又試變成"楊~易~吃~",啊?怎麼會?!搞到最後還是吃~
eats,愛吃,易吃,一直吃。有了這種名字,命中註定了我無法成功地走向冷豔路線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