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二月三日,三合一選舉結束了,同時也終結了嘉義市二十四年來無黨籍的執政。

嘉義市多年來號稱民主聖地,雖然總是有人嗤之以鼻,覺得是不是只要不是國民黨執政就叫做民主。但是,嘉義市多年來做為民主指標的意義絕不僅止於此,因為在那個國民黨一黨獨大,民進黨尚不成氣候的年代,一個人口不過二十多萬的小地方,國民黨多次挾著龐大的行政資源叩關,嘉義市卻怎麼樣都吃不下來。就別說嘉義市長從民國七十年起就由許家班長期執政,在我印象所及,每年的立委選舉,過去的省長,以及兩次的總統大選,國民黨贏下嘉義市的次數屈指可數,管你每屆都在說市長換人做做看,也管你連戰宋處瑜全省走透透,嘉義市民就是硬不買帳。
可是,不像高雄台南算是民進黨的根,以往民進黨輕輕鬆鬆就可以大贏個二十萬票,嘉義市卻也不是民進黨的票倉。每一次選舉嘉義市總被列為超級戰區,選民基本盤藍比綠約是四比六,即使在民進黨氣勢最旺的時候,候選人仍是艱苦應戰,票數總是持續拉鋸著,最終結果勝敗兩方的差距常常在五千票以內。

這種幾乎是藍綠各半的選民結構也使得嘉義市的選舉氣氛異常熱烈緊張,尤其是選前之夜的噴水池造勢活動已成嘉市的傳統,兩方人馬以中山路噴水圓環為據點,南北各峙一方,互相喊口號啦,鳴笛啦,還有候選人掃街拜票,以往還會互相放炮,從圓環放射出去的幾條路全被人潮塞得滿滿的,萬頭鑽動,旗幟飄揚,耳中只剩洞蒜洞蒜的喧囂,熱鬧程度比起過年廟會有過之而無不及。連我住在離市中心十五分鐘車程的地方,都可以聽見候選人透過麥克風大呼”對不對””好不好”的回音。記得高中時好像是選省長那次吧,族群分裂之嚴重啊,高中生明明沒投票權,在學校卻也閒閒沒事吵得很凶。支持國民黨者被稱為愚民,民進黨的呢就是暴民,而支持當時尚未泡沫化的新黨的則被指為漢奸,很多同學書包裡都放著所支持黨派的小旗子,下課後就這樣白衣黑裙綠書包去參加候選人的造勢活動。

對於一個沒什麼歷史性的黨派色彩,卻有很強的政治參與的城市而言,想贏,靠的就是更強力的說服過程,以及從基層苦心經營的人脈關係。所以不論藍綠都稱嘉義市為民主聖地,在戰略地位上,如果連嘉義市都被國民黨說服了,民進黨差不多已經完全失去北部江山,而在精神層面上,也大致可以看出全台灣的民心之所向。

這次的選舉大致如此。國民黨首次在嘉義市勝選,而且大贏了一萬多票,選前最後一星期阿扁四度來嘉義動員,民進黨仍是”輸到脫褲”。嘉義以北連宜蘭北縣由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地方全被國民黨收編,甚至阿扁的家鄉台南縣市民進黨都贏得驚險萬分,以我家老爹的話來說就是”輸得脫光光”。民進黨為什麼慘敗各家媒體已經說到爛了,其中有一點我頗為同意的就是,人民藉由本次地方性選舉表達對中央的不滿,這點在嘉義市看得很清楚,現任市長陳麗貞固然沒什麼了不起的建樹,但十多年來嘉義市本來也就沒什麼長足的發展,而她也算中規中矩無功無過,加上她個頭嬌小,說話輕聲細語,大家對她印象大體上還不錯,個人形象比這次當選的黃敏惠好。而在上屆當選後陳麗貞加入了民進黨以尋求黨的資源,偏偏這幾年民進黨的內部鬥爭嚴重,行政績效低落,弊案叢生,推卸責任,放話隨便,加上第一家庭形象太糟,人民想給民進黨一個教訓,連在一向傾向選人不選黨的嘉義市,許多人都是硬起心腸,含著眼淚,投給了國民黨。陳麗貞也只能在選民對民進黨的普遍不滿中被犧牲。

當然啦,我家那死不承認自己橘黃,號稱泛藍支持者的老爹可開心了,票才開到六成,已經興沖沖地買了啤酒回家慶祝,跟我對坐著乾杯。我看著馬英九表示”這次選舉不是國民黨打敗了民進黨,而是民進黨打敗了自己”(難得我們有意見相同的時候…),真是覺得不勝唏噓。老實說,我不喜歡阿扁的作風,呂秀蓮更是一開口我就想巴她,可是,對於國家的定位,以及憲政制度的確立,我有我的立場,對於黨派,我也不得不,有我的偏心。

撇開全國性黨派勢力消長的問題,嘉義市能開始兩黨流動畢竟是件好事,有壓力才有進步,我不認為這次選舉結果是民主聖地的淪陷,反而覺得是民主力量的展現,讓民進黨知道,必須真正落實蘇貞昌所言”虛心接受,謙卑面對,誠實檢討,勇敢改革”,才能再次爭取到人民的認同。對墮落得太快的民進黨而言,失敗是一種必需,就像對五年前成功得太久的國民黨一樣。

乾了一杯酒,聊慰我那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ilingpoint 的頭像
    boilingpoint

    boilingpoint

    boiling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